清除网络垃圾 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反垃圾邮件事业突破坚冰<br>——“2006互联网国际清扫日”
2006年02月28日 16:25
2006年2月28日,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的,以"清除网络垃圾 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题的“2006互联网国际清扫日"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
“2006互联网国际清扫日"活动是根据国际消费者保护与执法网络(ICPEN)组织的统一部署,在其成员国开展的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统一行动。这既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孙文序、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王秀军、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及企业代表美讯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门铁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5840公司负责人发表主题演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商品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浪费网民的宝贵时间,占用大量网络资源,而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互联网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治理,垃圾邮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对此,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消费者怨声载道。
面对来势汹汹的垃圾邮件,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垃圾邮件治理工作,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已经或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垃圾邮件的嚣张气焰。
信息产业部于2月21日正式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反垃圾邮件行政监管和执法。同时成立了"互联网电子邮件举报受理中心",公布了举报电话:010-12321和举报邮箱,发动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共同治理垃圾邮件,并将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发现和查处工作;将配合工商部门规范电子化广告营销行为;将积极参与反垃圾邮件政府间国际合作,树立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还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反垃圾邮件行业自律工作,构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政府、企业共同治理垃圾邮件的互动机制,并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互联网用户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部门,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网络市场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对申请从事互联网经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利用互联网进行虚假宣传、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查处;对未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无照经营行为,坚决予以取缔。今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继续加强与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加强调研,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网络市场当中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大要案件,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努力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有关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协会长期以来致力于反垃圾邮件行业自律工作,立足于全行业的广泛参与和通力协作,首先建立了黑名单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发送垃圾邮件服务器IP地址,与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共同抵制垃圾邮件,今年还将建立白名单机制,为国内电子邮件用户建立畅通的通信渠道,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2005年4月,中国电子邮件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的数量占全部邮件数量的比例为60.87%,垃圾邮件首次呈下降趋势,出现负增长,比2004年9月份的调查显示下降了4.85%。但是垃圾邮件的治理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5年11月的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收到的垃圾邮件比例又出现了反弹的趋势。因此反垃圾邮件工作还任重道远。
在今天会场上,来自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的领导及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和普通网民代表共同举起重重的铁锤,把雕刻成“SPAM"字样象征着垃圾邮件的冰雕砸得粉碎,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政府、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清除垃圾邮件,维护健康网络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态度和决心。
清除网络垃圾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群众监督和国际合作,实施全方位治理将成为今后反垃圾邮件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次活动对于宣传我国治理网络垃圾、保护网络企业、消费者权益的政策法规、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增强网络企业自律意识、发动社会监督、规范网上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建立政府、行业组织、网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互动协调机制,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背景资料:
1、国际消费者保护与执法网络(ICPEN)是由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于1992年在伦敦成立的。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消费市场日趋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合作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商品和服务贸易中跨国消费问题的合作途径,鼓励采取实际措施防止跨国不法营销行为,确保成员间交流信息,实现互利,增进了解。该组织设立了制止跨国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国际市场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国际合作机制。
目前已经有34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加入。每年都举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为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交流监管工作情况的平台。"互联网国际清扫日"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由当年的轮值主席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时间,提供清扫范例。活动期间,各成员国结合本国特点,对互联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涉嫌欺诈消费者的网站与垃圾邮件,并予以清理。自1997年以来,该组织已先后开展了六次网络清理活动。
2005年11月在韩国召开的首尔会议上,国际消费者保护与执法网络组织决定吸纳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观察员。
2、信息产业部于2月21日正式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反垃圾邮件行政监管和执法。同时成立了"互联网电子邮件举报受理中心",公布了举报电话:010-12321和举报邮箱:,发动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共同治理垃圾邮件,保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赞许和支持,举报受理中心自2005年2月21日开通(010)12321热线以来,到2月24日中午12点,36个小时内一共接到举报电话500多个,接受举报邮件近5000封。在500多个举报电话中,举报垃圾邮件的占70%,垃圾短信占28%,另外2%不属于垃圾信息范畴。被举报的垃圾邮件基本都是广告邮件,其中培训类占30%、代开发票占50%(都是来自广州、深圳的公司)、色情内容占10%,另外还有一些英文和日文的垃圾邮件占5%,其他内容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