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三次反垃圾邮件调查相关信息发布以及趋势分析
2006年12月01日 10:03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承担的2006年第三次中国反垃圾邮件状况调查于9月10日圆满结束。
本次调查活动以网上问卷调查为主,针对广大互联网用户的和专业从业人员分别发放普通问卷和企业问卷,历时3个多月共取得问卷25724份,经过筛选,抽取有效样本12562份进行统计分析。
1、垃圾邮件所占比例再次下降
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从2006年6月到2006年10月期间中国互联网用户收到的垃圾邮件比例由61.99%下降到59.49%,比例再下降2.5个百分点,首次跌破60%大关。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数量为18.96封,用户每周收到的正常邮件(不包括垃圾邮件)为12.94封,每周发送的电子邮件数量为11.45封,两者基本持平。
根据英国安全公司SOPHOS的监测数据,2006年连续3个季度通过中国发送和中转的垃圾邮件比例也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特别是第三季度下降幅度较大,跌破了20%大关,为13.40%。
由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近一年来,在全社会的大力参与配合下,垃圾邮件的治理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信息产业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中开展的集中治理垃圾邮件行动正在发挥作用,特别是颁发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对于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产生了威慑效果
2、个人用户反垃圾邮件依赖服务商,绿色邮箱任重道远。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个人用户防范垃圾邮件所采取的措施”来看,47.86%的用户采用了邮件服务商提供的反垃圾邮件附加服务;22.68%的用户使用安装了反垃圾邮件功能的软件。9.20%的用户采用了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反垃圾邮件软件服务。从这几组数据来看,近一半的的个人用户选择了邮件服务商提供的反垃圾邮件附加服务,看来我们的邮件服务商身上的任务很重,绿色邮箱的将大受欢迎。
3、“病毒”型垃圾邮件最遭用户讨厌
在用户最讨厌的垃圾邮件中,“病毒”类垃圾邮件较上次调查46.80%上升到以47.28%,占居第一位值,“色情、暴力”的比例比上次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占46.19%,依次是“情趣用品”和“网上赚钱”。可见含有病毒型的垃圾邮件由于破坏和攻击性强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感。
4、邮件地址搜索和群发软件依然是垃圾邮件的根源所在
从此次调查来看, 83.66%企业用户所认为地址搜索和群发软件依旧的垃圾邮件的首要来源,其次是黑客攻击和程序控制所产生的垃圾邮件占43.36%。地址搜索和群发软件是大家公认的垃圾邮件的罪魁祸首,这些垃圾邮件发送者经常利用动态IP地址来发送垃圾邮件,混淆垃圾邮件的来源和路由,以逃避法律法规的追查和制裁。遏制邮件地址搜索和群发软件的泛滥是治理垃圾邮件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到对垃圾邮件根源的彻底打击,让垃圾邮件的制造和发送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有效制止垃圾邮件的蔓延。
5、垃圾邮件每年给国民经济造成63亿损失,治理垃圾邮件意味着为国民挽回经济损失作贡献。
以2005中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依据,结合本次调查报告中“用户每周处理垃圾邮件所需时间”,计算出平均时间为12.67分钟,依照科学的比例计算方法,得出垃圾邮件将给中国的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约为63.8亿人民币的损失。这仅仅是按照时间计算出的相对损失,还没有列入诸如邮件服务器处理垃圾邮件的额外付出、存储成本,以及用于处理垃圾邮件的技术人力付出所造成的损失。如将上述项目整体计算,显而易见最终的损失还要严重。垃圾邮件给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正在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它将愈演愈烈。
6、垃圾邮件在中国的走势与特点。
* 垃圾邮件将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局势仍然严峻;
* 垃圾邮件发送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垃圾邮件的危害性会更加大;
* 病毒、"网络钓鱼" (Phishing)等和破坏性的垃圾邮件增多垃圾邮件将更多的与网络安全漏洞相关联,;
* "僵尸网络"(Botnet)等黑客手段控制垃圾邮件严重。
* 不少利用中国作为中转站的垃圾邮件发送者将撤离,寻找新的栖息地。
本次调查活动得到了反垃圾邮件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其他互联网从业单位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北京赛门铁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硕琦(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奖品赞助。未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会将再接再厉地做好反垃圾邮件调查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垃圾邮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反映从业企业和广大网民所面对的突出问题,为深入开展垃圾邮件的综合治理工作的决策提供更加详实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