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2007计算机恶意程序治理法律环境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7年08月28日 15:52

    2007年8月28日,2007安全中国——计算机恶意程序治理法律环境高层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代表和来自20多家专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就中国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以及对网络木马等恶意程序的法律治理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网络安全立法得到进一步推动。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和《检察日报》联合主办,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协办,由腾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得到了政府、行业、法律、媒体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我国网民数量急剧增长,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了1.62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网民国家。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病毒、木马、黑客频繁行动,频频发生的网银用户、网上理财用户以及游戏玩家被木马等恶意程序盗号而导致财产损失的情况让众多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信心,这一切无疑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产生严重影响。

    据金山毒霸2007年上半年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07年上半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总计111,474种,与去年同期增加了23%。其中木马病毒新增数占总病毒新增数的68.71%,高达76593种。另据统计,国内约有4000万个人网银用户有八成以上习惯在网上进行交易或炒股。i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1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多。

    中国互联网协会黄澄清秘书长表示,“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病毒等恶意程序制造者最大的驱动力,恶意程序制造者已经不再是以炫耀自己的技术为目的,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结成了团伙,有的人负责盗取银行或网游帐号,有的人负责销赃,从而形成了一整条黑色产业链。从事此类恶意行为的成本很低,收益很大,但调查处理的成本却很高,这是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之一 。

    国务院信息办政策规划组秦海司长表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对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们一方面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互联网安全,另一方面也在积极研究和推进和互联网安全立法和执法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后者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关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亟待进一步完善,而近期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地表明对类似木马等计算机恶意程序进行法律界定并针对信息网络安全立法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会上,来自政府部门的代表和来自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分别从立法执法和技术分析角度围绕网络恶意行为定义、网络犯罪的判定、调查取证和处罚等相关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一、应进一步加强治理恶意软件的普及宣传工作、共同提高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

    二、应进一步加强政府主管部门与互联网企业、用户之间在网络安全立法执法工作上的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推动国家在有关治理恶意软件的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工作。

    三、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和各互联网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合作,积极为国家立法机关提供技术和信息上的支持,并配合执法机关加大对恶意互联网程序的打击。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